财经新闻
国家统计局今日将公布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等重磅经济数据将一并揭晓。机构普遍预计,今年一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gdp增速或低于7.5%。随着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改革措施发挥作用,二季度经济可能企稳回升。
多项经济数据不容乐观 一季度gdp增速或低于7.5%
先期公布的多项经济指标并不乐观,显示一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进出口总值5.9万亿元,同比下降3.7%,其中出口下降6.1%,进口下降1.2%。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3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3%,跌幅进一步扩大,连续25个月负增长,显示去产能压力仍然较大。
此外,前两月的用电量、工业增速、投资等指标也出现回落。其中,1-2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5%,比去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8.6%,创2009年4月以来新低;1-2月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7.9%,创2002年12月以来新低。
基于上述不乐观的数据,很多机构和学者预测,一季度gdp增速可能低于7.5%。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多项经济指标下滑程度较大,预计一季度gdp增速下滑至7.4%甚至更低。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告诉中新网记者,一季度经济处于低位开局的局面,gdp增速可能较去年第四季度出现回落,预计同比增长7.4%。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的研报指出,一季度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较大,高基数与外需不足导致出口负增长,资金来源受限导致投资增速大幅放缓,收入增长放缓与负财富效应抑制了消费增长,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双重压力使工业增长乏力,融资支持减弱和利率走高对实体经济构成压力。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每年1、2月份都是经济活动的淡季,但今年1-2月份系列宏观数据的回落幅度较大,增速均创下近年来的新低。虽然3月数据有所好转,但前两个月经济数据的低迷已经不可避免地拉低一季度的经济增速,因此,将一季度的经济增速预测由此前的7.6%下调至7.3%。
经济仍处合理运行区间 官方强调不推强刺激政策
根据预测,一季度gdp增速放缓似乎几成定局,但专家表示,中国经济虽然面临短期下滑,但目前仍处于合理运行区间。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经济形势比预期差一些,经济运行存在着明显下行的压力,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未发生大的改变,经济仍处于合理运行区间。
“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7.5%左右,既然是左右,就表明有一个上下幅度,无论经济增速比7.5%高一点,或低一点,只要能够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不出现较大波动,都属于在合理区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近期结束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强调。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官方多次表态并不会推出“强刺激政策”。李克强表示:“我们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长期的健康发展,努力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近期在出席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期间也表示,中国政府不会为经济短期下滑而启用“大规模”的刺激,中国追求的是“持续、健康的”发展,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有充分潜力实现7%至8%的增速。
政策有望预调微调 二季度经济或企稳回升
对于未来经济走势,专家认为,随着政策的预调微调,以及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等改革政策的陆续落实,预计二季度经济会企稳回升。
“在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下探触碰底线、gdp增速下行压力有所增大的背景下,当局将进一步加大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相结合的政策支持力度,政策有望进一步预调、微调。”连平预计。
诸建芳也指出,为了完成今年7.5%的增长目标和1000万新增就业目标,政策有必要作出一定的调整。后续政策部署应该继续从扩大内需着手,核心逻辑是以长带短,短期扩大内需的同时对长期转型有利。节能环保领域、新能源领域、服务消费等方面将是下一步政策的重心。
值得注意的是,4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快铁路尤其是中西部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
“随着一系列改革政策的陆续落实,全年经济不会一路下滑,而将呈现前低后稳的格局,全年增长7.5%左右。”诸建芳表示。
连平指出,二季度经济仍有下行压力,但积极因素也值得关注:随着企业开工率上升,发电量增速回升,预示工业和投资数据将会改善;月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都高于50%的荣枯线;政策微调,出台一系列结合调结构和促改革的稳增长举措,二季度内还会加码;必要时货币政策也会有动作,因此,预计经济企稳回升可能性较大。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也表示,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和效益下滑等对经济短期回升构成制约,但中央明确提出不以gdp增长论英雄,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和房地产市场降温,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和投资意愿正在转变,预计二季度gdp增长7.5%左右,比一季度略有回升。(完)
信息来源于全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