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作为金融领域最具争议话题,区块链在中国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2016年9月23日,ibm与中国银联预演“使用区块链技术的跨行积分兑换系统”,该系统允许跨行、跨平台兑换奖励积分,消费者在一家银行的积分,可以兑换其他银行的积分奖励,甚至兑换多个航空公司里程以及超市奖励,该系统可以大幅提高银行积分的使用效率。
奖励积分是银行常用的提高用户忠诚度的营销手段,但由于积分使用的场景、方式往往受限,大部分消费者对银行积分并不关注,甚至90%的用户根本不清楚自己的银行积分。中国银联电子研究院、国家工程实验室区块链研究总监严翔翔介绍,2015年,中国的银行用户取得的积分总额约400亿,但仅50%被兑换。
跨行积分兑换系统可以解除积分的使用限制,但按照传统模式搭建该系统成本极高。“预测400亿积分中25%需要跨行兑换、兑换平台手续费费率1%的话,一年收入约1亿,但构建这个对接多个银行、商户的中心化平台,成本远不止一个亿,” 严翔翔指出,“但如果使用区块链,这一个亿可以全都省下来。”
交易即结算
区块链是一种具备去中心化、高安全性、信用成本低、无法篡改和资料公开透明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名噪一时的比特币就采用了这种技术。麦肯锡将区块链视为“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科技之后,目前最有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
因其安全、透明及不可篡改的特性,区块链可以让金融体系间的信任模式不再依赖诸如银行之类的中介,使得银行业务出现“去中心化”的趋势。
严翔翔介绍,“现在的交易与结算之间,都存在一个‘信用真空期’。”以积分兑换为例,消费者兑换积分之后可以取走商品,但商户需要在银行证明用户积分、结算之后才能最终完成交易,实现收入,“作为中心化平台,我们就需要跟每一家银行结算,这就需要支出大量的成本配置很多的诸如技术委员会、业务委员会之类的机构,来维持银行与商户之间的关系,这些机构都是用来填补商业逻辑上的这个‘信用真空’。”
事实上,无论支付宝、微信,还是诸多互联网金融机构,都绕不过这个“信用真空期”。一家互联网公司可以统筹自己的资产、资源,但两家互联网公司之间的资源流通,仍然需要银行、交易所进行信用结算。
但区块链改变了传统平台“管理信用”的方式。严翔翔介绍,“区块链可以把所有的信用完美地链接起来,自然可以形成非常大的信用池,原来依赖第三方实现的信任过程、成本都可以去掉,交易即结算。”交易成本大幅降低的同时,资产流动速率也在全面提升,而资产流速决定了一个金融机构存在的价值。
爆发点在哪?
“今年,中国有20多家银行与ibm合作,所涉及的场景除了积分兑换之外,还包括电子票据、电子资产交易。”ibm首席技术官程静介绍,目前部分银行已经完成原型验证,有的银行则计划今年或明年年初业务上线。
事实上,在诸如电子票据、跨境支付、证券交易等场景下,区块链已经被广泛关注。以跨境支付为例,由于每个国家清算程序不同,一笔汇款需要接近3天时间才能到账,效率极低,且资金占用量极大。但区块链可以打造点对点支付,省去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中间环节,实现全天候支付、实时到账,满足跨界电商对支付清算服务的及时、便捷性需求。根据麦肯锡测算,区块链技术在b2b跨境支付与结算业务中的应用,将使每笔交易成本从约26美元下降到15美元,其中约 75%为中转银行的支付网络维护费用,25%为合规、差错调查,以及外汇汇兑成本。
不过,金融行业或许并非区块链的爆发点。ibm区块链及全球产品部总监john wolpert预测,“区块链会在各行各业应用,但我认为爆发的原点应该是健康医疗、供应链和保险三块的结合点。”医疗行业的信息管理、药品溯源始终是难题,但区块链系统可以解决这一顽疾。
此外,供应链金融业务由于存在大量的人工审阅、纸质交易环节,且存在较多中介参与,违规交易风险较高。如果全球范围内区块链可以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应用,银行运营成本一年能缩减接近150亿美元。
(信息来源:21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