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时指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国将在广度、深度两个层面推动新一轮的全面对外开放:广度上,中国将全面复制推广自贸区“试验田”的经验;而在深度上,报告将自由贸易港视作改革开放的新高地,瞄准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区域,打造新一轮开放的标杆。
自贸港也成为今年两会上各地代表委员积极讨论的内容。分析认为,作为全面开放的高地,自贸港有望在沿海临港地区率先破土。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报告指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完善开放结构布局和体制机制,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其内容包括全面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副主任杨长湧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点在于布局全方位的开放,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局面。
在他看来,这需要结合结构上的短板来推动五个方面的开放:在开放区域上,要推动沿海开放和内陆沿边开放协调发展,目前需要探索内陆沿边开放的新途径与模式;在开放领域的布局上,要推动制造业开放和服务业开放更好的结合,未来服务业的开放将成为一个重点;在开放方式上,要推动高质量的“引进来”和高水平的“走出去”相结合。
在开放对象上,要实现与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更好的结合;而后者仍存在短板;在开放的规则上,要形成多边、双边、区域、次区域相结合的开放态势,坚决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同时形成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这需要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变革与完善。杨长湧表示,新的开放格局需要在利用外资方面继续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不断精简负面清单;在对外贸易方面实现贸易的基本平衡,提高出口附加值和质量的同时要扩大进口;同时要推动自贸区与自贸港继续开展改革试点。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将通过扩大开放范围、提升开放水平“横纵两个坐标”来拓展开放的新格局,描绘未来全面开放的新图景。
“此次报告关于自贸区和自贸港的定位有所不同,这正是全面开放新格局在横纵两个坐标上的拓展:前者重在复制推广,后者重在提升开放水平。有高度有广度,新一轮开放将是一个全面的、立体的开放。”白明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促进外商投资稳定增长。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扩大电信、医疗、教育、养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开放。有序开放银行卡清算等市场,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限制,放宽或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外资股比限制,统一中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标准。实施境外投资者境内利润再投资递延纳税。
白明认为,中国在扩大对外开放方面经历了循序渐进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落实加入wto时的承诺;第二阶段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为此中国需要给予其他国家大致同等的准入机会;而如今已经进入新的开放阶段,其强调的不再是机会互换,而更多的是一种自主开放。
白明表示,在新阶段,自主开放是我们发展本身的需要,而且其与改革的关联度更大。这种关联并非过去的以开放倒逼改革,而是通过改革形成的内生动力来推动开放。
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报告将自贸港定位为“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这是一个新的提法,白明认为,这意味着自贸港要在多个领域梳理开放的标杆,极大地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
白明认为,自贸港更高水平的开放主要集中在两个象限:一个是港口功能上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个是在此基础上衍生的经济功能,推动离岸交易、离岸金融、自然人流动和国际化服务。
“十九大后,自贸港再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明十九大确立的长远发展目标要在今年开始落地,进入实际操作阶段。”白明说。
实际上,两会期间,参会的代表委员围绕自贸港提出了多项议案与提案。
比如,全国人大代表黄茂兴建议,要依托现有的保税港区以及港区联动逐渐过渡到复合型自由贸易港,推动地理相近的港口之间结成联盟。全国政协委员张健、国桂荣、夏先鹏、柯希平在两会上联合提交了一份名为《恳请支持厦门申报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议》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连玉明则建议,依托北京新机场,联合天津自由贸易区,加快探索中国(雄安)自由贸易港。
白明表示,代表、委员的积极性对于建设自贸港是好事,不过各地在探索自贸港上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而进,避免“一哄而上”。
白明认为,“目前看来,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可能走得会快些,其他不少地方更多是处在研究阶段。自贸港将是开放水平最高的区域,上面这些区域都是世界大港,在攀登开放新高地时,他们具备较高的基础起点。”
(信息来源:21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