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消费升级概念刚刚提出不久,人们又开始讨论消费降级,在一升一降之间,市场分不清楚哪个是趋势。近日,一款中国社交电商在美国上市之后,人们发现其平台商品价格低廉,且有大量假冒产品,考虑到其有3亿活跃用户,去年成交金额高达1412亿元,部分观点认为这是消费降级的具体体现。
从宏观上看,中国高速增长过程中倾向于以大、贵、名牌等炫耀身份的消费因素,开始向年轻人主导的个性化、多样化、差别化发展,这也与年轻人审美与收入有关。持续反腐、投机性金融地产活动逐渐被压制,导致享受型奢侈消费减少。
现在舆论对消费降级的忧虑,主要源于房价暴涨带来的挤压效应,即在过去几年购买房子后背负太重信贷或者必须省吃俭用准备买房,再加上收入增速放缓,人们的忧虑是合理的。而且此轮房价暴涨之后,目前房价会对未来构成严重的消费抑制。
理论上,在2008年后,中国劳动力供求开始趋向均衡,农民工工资逐年快速增长,2017年农民工月均收入3485元,这提高了他们的消费能力。但是,传统商业在中国一直是非常落后的部门,在广阔的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因为人口相比大中城市较为分散,购买力不强,导致传统商业不发达,一般只有夫妻小店以及价格昂贵的大型超市或百货公司。
首先,由于缺乏人口聚集效应带来的消费流量,导致商业成本过高。比如在一般的县级城市中,商场内的衣服以及大件商品都普遍比较贵,这是因为销量少而地租人工等成本较高,过高的价格进一步抑制了消费。所以,出现低收入地区的商品价格高于大城市现象,而且商品普遍质量和品牌较为低端。
其次,中国商业供应链特别落后,比如一般知名商品代理权通过大区、省市、县区等层级下沉,出现层层加码现象,到了终端批发成本已经较高。导致越是四五线城镇和农村,价格越高。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地区假冒伪劣商品比较多的原因,因为成本低、供应链短、不需要营销成本等。
其三,部分中国商品价格过高,一些商品在美国价格与中国类似,甚至有大量低于中国。考虑到收入水平的差异,这让人震惊,尤其是相当一部分是中国制造。为什么中国商品价格如此高?工厂在国内承受的税费过高,也包括供应链成本,以及终端的商业成本。比如工厂各种税费、燃油、过路费、地租、人工(40%收入纳税与保障支付)、消费税等等。
正是因为数年来这些制度成本不断提高,消费能力并未跟上的缘故,中国一些商品开始偷工减料,知名品牌因为正规支付各种成本与营销费用,成本具有刚性,很多不知名的商品可以降低成本,从而可以在商场超市之中给商家更多利润返点,挤出一些品牌商。这种现象在三四线与农村更加普遍,因为消费力相对比较低,对价格敏感,所以,低质量的假冒产品比较普遍。
四五线城镇与农村的广大中低收入群体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由于商业供应链的落后以及商品与商业成本过高,难以满足他们的消费升级愿望。现在,电商想要缩短供应链提供更廉价的商品开发这片“蓝海”,但是不应以劣质产品伤害这些消费者。电商与进出口贸易类似,供给侧以长三角与珠三角为主,这会对各地小城与农村的商业构成冲击,削弱当地经济与就业,事实上,商业应该本地化,它是一种经济生态,而不仅仅是交易。
政府部门应该致力于帮助建立全国性的各种供应链系统,减少中间环节,与此同时,不管是在生产部门还是在零售端,以及中间物流环节,都应该大幅减少制度成本,从生产到消费,中间的税费成本太高了,这会严重影响到社会分配与消费需求,阻碍可持续发展。让广大中低收入者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美好生活,主要体现在让人们可以享受更多的现代消费服务。
(信息来源:21经济网)